close

html模版創新思考-構思商業模式 首重贏得競爭、獲取價值
企業在靜電除油煙機價格面對破壞式創新時,必須思考是否能控制取代的範圍與速度。例如出版社反抗愈來愈有主導優勢的亞馬遜網站,正是希望控制書籍電子化的速度與範圍。圖/美聯社 近1、2年在日本詢問哪傢餐廳最夯,很多日本人會提到「我的義大利菜」、「我的法國菜」等一系列冠以「我的」之名的餐廳,以令人吃驚的低價供應高級料理,大受歡迎。

「我的」系列餐廳從2011年9月東京新橋一號店開幕以來,短短2年開設5個不同菜系共22傢餐廳,並持續快速發展,餐廳老闆是創立日本大型連鎖二手商店BOOKOFF的坂本孝,掌廚的是曾在米其林餐廳服務的一流廚師,儘管大量使用松露、鵝肝等高級食材,但餐點售價隻要500到1,500圓(約150~500臺幣),平均一人一餐隻要花3,000日圓(約950臺幣)。

現在很多地區都看得到這系列餐廳,但剛成立時,各傢分店都集中在銀座八丁目,銀座是競爭激烈、勝敗立見高下的地區,有人說「能稱霸銀座,就能稱霸日本」,該系列餐廳選在銀座集中拓點,希望各傢分店不斷進步,與競爭對手競爭,讓各傢分店愈來愈具吸引力。

構思商業模式:

先答3題

根據前一段的討論,在構思具體呈現競爭策略的商業模式時,須先決定3個問題的答案。

第一個問題是針對誰、提供什麼,藉此創造和獲取價值。也就是說,先決定事業的目標客戶、商品油煙處理機或服務內容,以及它們吸引顧客的魅力。思考為能創造及獲取價值,要透過什麼樣的活動組合實踐。這就是事業的架構。

接著必須思考,針對第二個問題所決定的各項活動,由誰來執行。有些活動可以由公司執行,但也有需要委外執行的情況。有效率地安排公司內部流程固然重要,跟廠商及顧客等外部關係建立什麼樣的關係,也相當重要。

就算確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,決定公司「要做什麼」,然而第二及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卻不隻有一個,而是擁有各種可能性。根據不同選擇,將能建立獨特的商業模式,尤其必須考量競爭環境。你針對第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,其他人或許也有相同想法。所以,一定得建立贏得競爭、獲取價值的商業模式。

創新,不一定需要技術,提供大眾和社會新的價值、大膽改變眾人的行為與價值觀,也是創新。讓世上的價值觀改變,人的想法改變,帶來這樣的改變本身,正是創新。

儘管創新不是那麼簡單想得出來,卻仍然有方法能夠幫助發想,也有相關訓練。哈佛大學教授克雷頓.克裡斯汀生(Clayton M. Christensen)在《五個技巧,簡單學創新》(The Innovator’s DNA)中提到創新的5個重點:

1.聯想。試著連結不同的概念、場所等,和原本不一樣的組合。將其他領域的技術用於自己的產業。簡而言之,思考「如果連結這個與那個,是不是會產生什麼有趣的事」。

2.疑問。例如「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構造」等,從基本的事開始,對任何事都抱持疑問,將能產生新想法。

3.觀察。

4.實驗。先提出假設,再徵詢2、3位客戶意見,確認假設是否為真。

5.社交。盡可能與不同產業的人互動。再者,和產業不同但目的相同的人士交談,也能激發新想法。

能帶動創新的人或許沒那麼多,但趁勢搭上創新風潮的人不少。不過,最多的應該是被動捲入創新風潮,而深受其擾的人。

面對破壞式創新:

2個抉擇

在被動捲入創新風潮時,該如何因應做決策?破壞式創新是一種會傷害業界原先狀態的創新,甚至迫使業界面臨矛盾的創新。

也就是說,儘管知道會產生什麼改變,但如果選擇因應那個改變,自己這個產業原本的邏輯就會發生問題,業界裡的人也會感到不知所措。

企業在面對破壞式創新時,除瞭要清楚自己的事業位在象限圖哪個區域外,也必須思考是否能控制取代的範圍與速度。如果不能,就隻能捨棄受破壞式創新影響的事業,轉往其他方向尋找出路。如果能夠控制,就要評估該控制什麼、如何控制,進而擬定出一套策略。

例如,出版業面臨電子書這個創新型態的衝擊。在美國,Kindle的問世加快書籍電子化速度;在亞洲,書籍電子化的進展沒美國那麼快。而出版社則反抗愈來愈有主導優勢的亞馬遜網站,正是希望控制書籍電子化的速度與範圍。

不過須註意,如果顧客有需求,就可能出現新的供應者。出版界也不例外,可能會出現專門出版電子書油煙分離機的出版社,或其他出版社會優先出版其作品的電子版。這麼一來,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的速度也可能加快。再者,也有業者想到,可透過電子書實現紙本書做不到的事,例如,將教育類書籍數位化,就能在平板電腦上簡單操作自然科的實驗。這個發展也可能影響到所有書籍。

開放式創新:

以創投取代併購

還有一種「開放式創新」(open innovation)的思維。不單靠企業本身的技術,而是結合其他公司擁有的技術或點子,促成創新。為瞭這個目的而設置企業創投事業(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)、增加投資的企業也愈來愈多。像谷歌和樂天。

開放式創新的想法會日益普遍,是出於企業對「併購是不是有點老套」的疑問。也就是企業覺得一下子將所有資源都納入自己公司,是正確做法嗎?

事實上,企業想透過併購產生綜效相當困難。美國有研究質疑併購對提升企業價值的效果,反倒確定藉由併購整合企業,能減少成本。也因此,企業創投事業來取代併購的方式愈來愈常見。(本文摘自寶鼎出版《早稻田商學院必修的六堂商業戰略課》)

(工商時報)



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
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廚房油煙處理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
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
A63EC1936892B39D
arrow
arrow

    fjUZhqk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